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管动态 >> 学院要闻 >> 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第225期“博雅大讲堂”成功举办

日期:2025年03月25日 22:40  浏览数:

(通讯员 王佳鑫)3月21日下午,由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主办、信息管理学院承办的第225期“博雅大讲堂”在南湖综合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期大讲堂特邀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丹教授作题为《人智交互中的AI素养提升》专题报告,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迪明,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院长童名文,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谢伟,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雨露、院长曹高辉、党委副书记王涛、副院长易明等出席大讲堂,南湖校区教师代表及200余名学生参加活动,报告由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卢新元主持。



活动伊始,校党委副书记陈迪明致欢迎辞。他表示,吴丹教授作为华师的杰出校友,学术卓越,成果丰硕,作为首席专家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在信息组织与检索、人机交互、智慧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等方向都产出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具有国际显示度的学术品牌。陈书记强调,当前“人工智能+学科”的建设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也亟需打破学科壁垒,期待师生以此次讲座为契机,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校党委副书记陈迪明为吴丹教授颁发聘书


吴丹教授以“重回母校的学术汇报”开篇,深情回顾在华师信息管理系本硕七年的求学经历,并立足全球视野解析人工智能技术演进。她从人机交互到人智交互的发展脉络、人本视角下的算法素养研究、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现状分析及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策略四个维度展开。她指出,当前AI已深度融入教育、科研与社会治理,但技术红利伴随算法偏见、信息茧房、数字鸿沟等挑战,“提升全民AI素养,构建人智协同新生态,是化解风险的关键路径”。关于人本视角的算法研究,吴丹教授从算法感知强化用户理解、启发式干预提高算法素养、启发式干预实施路径三个阶段进行了案例讲解。针对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问题,吴丹教授以武汉大学为例从三级维度提出了“态度-知识-能力-伦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性别因素、年级差异、学部差异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解读。最后,结合武汉大学“专业智能匹配系统”“AI素养通识课程体系”等实践案例,她强调AI素养教育实践需要多元主体参与,要以“人工智能+”重塑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场景从“知识传授”向“素养赋能”转型,更要从教育、科研、生活等多维度推动人智交互中的AI素养提升。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AI技术的社会影响踊跃提问。针对“图书馆如何助力AI素养教育”,吴丹建议打造“智能学习空间”,集成数字资源与交互工具,通过情境化体验提升用户认知;对于“数字弱势群体边缘化”问题,她提议构建政府-社区-高校协同机制,开发适老化培训与普惠性技术产品。针对“学术研究方向选择”问题,吴丹鼓励从具体场景切入,如算法公平性验证、生成式AI在教育中的伦理规范等,强调“研究应立足真问题,创造社会价值”。



最后,本期“博雅大讲堂”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将深入消化报告内容,积极投身“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以AI素养提升回应时代命题。


专家简介: 吴丹,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兼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数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人机交互与用户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担任国际学术期刊Aslib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主编、中国图书馆学会用户研究与服务专业组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信息行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研究方向为信息组织与检索、人机交互、智慧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


(审读人:易明)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382号华中师范大学南湖综合楼10楼
办公室电话: 027-67868316
研究生管理办公室电话: 027-67867641/027- 67867649
Copyright©2019-2029 imd.ccn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