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梦迪 车昀泽)9月28日下午,“数智商务环境下的 AI 意识与伦理问题”专题讲座在我校南湖综合楼学术报告厅N10001如期举行。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紫琼教授应邀主讲,学院师生齐聚一堂,围绕AI技术发展背后的伦理议题与用户行为展开深入探讨。本次讲座由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刘百灵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教授从AI技术的快速发展切入,指出其在提升效率、优化决策的同时,也带来了公平、透明、隐私保护等伦理挑战。她以《绿野仙踪》中的“铁皮人”为喻,生动阐释了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人性缺失风险——效率的提升若缺乏人文关怀,反而可能导致情感与道德判断的弱化。

在系统阐述AI伦理的核心内涵时,张教授强调了其“确保技术安全、公平、透明、可靠,并最终服务于人类”的根本目标。她通过亚马逊招聘算法中的性别歧视、医疗系统中的种族偏见以及大数据“杀熟”等现实案例,揭示了算法不公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进而,她从AI与消费者的互动机制出发,指出拟人化设计可能引发“恐怖谷效应”,而算法的不可解释性则会削弱用户信任;同时,她也从企业、员工与社会三个层面探讨了AI治理的责任分担,呼吁企业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间寻求平衡。

在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就AI伦理治理、算法透明度等话题踊跃提问。博士生王洲就研究中如何控制季节性因素和酒店固有特征对评分的影响进行提问。张教授回应,通过控制年份和月份的固定效应,可有效排除季节性等因素的干扰,从而更准确地识别AI总结带来的净影响。

随后,黄晓老师针对PSM匹配与DID模型的步骤顺序提问。张教授简要说明,若平行趋势检验通过可直接进行DID分析,否则需先进行PSM匹配,并补充介绍了合成DID等新方法在处理非平行趋势问题中的应用。

讲座最后,张教授呼吁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技术可控性与伦理规范建设。她鼓励青年学子积极关注科技伦理问题,参与跨学科研究,共同构建可信的数字未来。
(审读人:易明)